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假似真-《三生悟道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完了!完了!”

    “从这么高的高空中坠落,就凭那重力加速度,不断的给我加持动能。”

    “直到坠地的那一刻,一定会被撞成齑粉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我的力量,我的法力呢?”

    “我不是融合了龙族的血脉之力,可以腾空,可以借助大气和云雨的力量吗?”

    “现在怎么全都消失了?”

    “还有我那金丹,元婴期的修为,小千世界的力量。”

    “嗯,那,那是,”

    “屋顶?啊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一句什么出口,武仁感觉,自己脑子里似乎多了些什么,又像是少了什么。

    但那种沉甸甸的压迫感,却真实的反应在自己的胸口上。

    “嗯,夫君,你,你醒了!”

    慢慢的睁开眼睛,看着眼前那张有些羞涩,青涩,甜蜜,还有些紧张和忐忑的俏脸。

    武仁感觉,自己的心,有些混乱了。

    “你,你是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嘶,我的头怎么这么疼?”

    轻轻的扶着额头,极力的压抑着头上的疼痛,武仁努力的回想着,自己到底是谁,之前到底遭遇了什么。

    还有眼前这个女人,她又是谁?

    至于自己,自己为什么自己会在这儿?

    还有,眼前的女孩,自己与她是什么关系?

    她为什么叫自己夫君?

    可还不等他想明白,那女孩就已经开口了。

    “夫君,你的头还疼吗?”

    “要不,秀儿给你揉揉?”

    “揉揉?”

    自己的头还在疼着,但眼前那两团棉花,却鼓鼓涨涨的,漂浮在自己眼前。

    因为那两团棉花的主人,已经从自己身上坐了起来。

    就这么毫不羞涩的曲着腿,呈坐在自己身前。

    武仁虽然早就不是初哥了,但在看见那两团棉花之后,一颗心脏,还是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几分。

    而且,随着心跳的加快,眼睛的定格,一双大手,不由自主的,却慢慢向前伸了过去。

    那女孩儿似乎早就习惯了,武仁的模样。

    因而,在看见武仁的反应后,也没有后退。

    甚至,还温柔的靠近了些,慢慢的又躺回了武仁身边。

    主动握住了他的大手,将它放在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只是,手上的温软,虽然让武仁沉迷。

    可脑袋上的阵阵疼痛,却让他不能全心全意的享受。

    “嗯,嘶,我,”

    “我,我这到底是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,我这脑袋会这么疼呢?”

    武仁的手,虽然还在自己身上作怪,但那女孩儿却温柔的,将手放在他头颅的两侧,为他按摩起来,道:“夫君,你忘了?”。

    “昨夜,是咱们的新婚之夜啊!”

    “前半宿,你和孙家、陈家、李家的几位公子,一直在前院喝酒。”

    “直到后半夜,四更天的时候,你才宿醉着被阿福给送了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之后,直到刚才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这会儿,武仁终于想起,自己的名字叫周文斌。

    是祁水县,牛头镇,大地主---周穆的儿子,周家的三公子。

    要说这周家的家主周穆,也是了不得。

    据说,周穆年轻时,十八岁就中了秀才,二十四岁中了举人,一举成名。

    然而,自第一次进京,参加科考落榜后,也不知道周穆遭遇了什么,之后竟然没有再参加过科考。

    而是,安安分分的,带着各种荣誉回了乡,娶了亲,成了家。

    但也因为成了举人,拥有了免税的权力。

    能将自己家所有田地的收入,全都囊括进自己的腰包里。

    甚至,一些拥有田地的乡亲,小有权力的小地主。

    他们为了省钱,逃避税赋,也将自己的田地挂靠在他的名下。

    只等粮食收割的时候,给他一些银钱,或是粮食,充当薪资。

    就这么的,周家的家底,慢慢变得充实、富裕。

    至于富裕了之后嘛······

    那自然是饱暖思那什么欲,多买几房妻妾,给自繁衍后代,暖床了。

    只是,说来也是奇怪!

    周穆自娶亲之后,正妻周张氏,一直无所出。

    反倒是后来娶的两房妻妾,周姨娘和柳姨娘,分别给他生了两子,一女。

    只等那次女都三岁了之后,周穆的正妻实在忍耐不住,更抵不过周围的闲言碎语,带着丫鬟、家丁,到各处寺庙求神拜佛,服食偏方,想要为自己的夫君生下一儿半女,证明自己不是那不会生养的石女。

    终于,在经过了大半年的奔波,服食偏方,直让自己的舌头都变了颜色之后,张氏终于如愿的怀上了孩子。

    而且,十月怀胎生下的还是一个儿子。

    她如何能不宠溺?

    至于咱们主人公的父亲,周穆,他虽不说有多重男轻女。

    但,在这讲究长幼嫡庶的封建时代,加上自己那正妻的不争气,等自己的长子都已经长大到十一二岁之后,才生出了儿子。

    他作为丈夫,心里也是承担了不小压力的。

    因而,在这种种闲言碎语,和宗亲的劝说下,他早早的,就将咱们的主人公---周文斌,当做是下一代家主来培养。

    才过三岁,就已经开始找先生教学。

    十岁,就开始做题,为将来参加科举作准备。

    可是,俗话说,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
    第(1/3)页